600多年,多少往事,多少人物,都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可镜头下的他们被一一记录,保留至今,街角的一个回眸,今天,有幸都被我们见证。 休闲娱乐篇 当年的威海人有什么娱乐活动?看大戏就是其中之一。京戏于道光年间传入威海卫,咸丰年间就出现好多职业性、半职业性的戏班。 近代的威海卫,戏剧演出多在露天戏台或者戏楼上进行,直到民国年间才有了戏院。 这是那个年代民间的杂耍演出前。民间杂耍的演出班子,一般都是从外地来威海的艺人。 这是当时的孩子们,夏天,太阳很大,孩子们的眼睛眯了起来,有些拘谨的对着相机。 夏天,当然要去戏水,1923年的孩子们,在水里玩得很欢乐。 交通篇 那时候的威海人出门靠什么呢?其实还是有不少选择的。比如这张照片中,有来自西部的骆驼和西方的汽车,不过,这些远来的交通工具并未对威海卫的传统构成威胁。 骑毛驴进城的农民,带了不少的东西。 毛驴是当时民间的常用的驮运方式,这张照片摄于1923年。 骡轿,是百姓最常用的代步工具,在胶东地区较为普及,到1940年代才逐步绝迹。 马车在1920年代已经成为威海卫最重要的陆路运输工具。 有时运输很多货物,威海人会选择独轮车,小编看了都感觉好累! 这是1914年左右的,看看当时威海卫的道路,是不是还挺开阔平整? 街市风情篇 现在,我们还是会去赶集。这就是当年威海卫集市的一角,在英租时期,威海卫设有集市11处。 百年前威海街头什么样?这里1924年威海街头摆摊的修鞋匠。 这是另外一处补鞋摊,看得出,补鞋需要用的工具还是很多的。 到了吃货们最关心的问题啦,这就是当年威海路边的小吃摊,你能看出在卖什么小吃吗?不知现在还能不能吃到这些食物了。 那是走街串巷的货郎经过了一群休息中的英国官兵。 这是1913年,也许你首先看到的是右边的黄包车,不过不要忘了看看左边,这是爱德华码头的卖柴人。木柴是本地主要的取火燃料,木柴收入是山区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日常生活篇 你一定知道,那时候农耕生活是很重要的,看看这些正在播种希望的农民,再看看远处,是刘公岛吗? 威海卫的乡间,孩子牵着小羊。 你能看出这是在做什么吗?年青一代也许有些陌生,这是在打场,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小麦脱粒方法。 这个是“英式辘轳”,引进的这种提水工具可算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了。 这是一个冶炼摊点,照片里的鼓风机,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 而在冬天,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除雪。 靠海吃海,摄影家也为我们拍摄到了赶海的威海人。 那时没有洗衣机,人们会聚在水边三三两两的洗衣服。 据记载,在溪头河畔聚众浣衣,是当年威海卫乡间传播讯息、休闲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 栖霞街 打渔归来 老式彩色照片 刘公岛东村一角。 刘公岛上的英国人度假别墅。 日落威海卫湾(1926年7月) 威海夕照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