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威海信息港社区- 威海社区、威海论坛、大威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929|回复: 0

改良品种 铸造品牌 可持续发展——乳山市牡蛎产业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535

帖子

25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53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12: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又到秋冬时节,牡蛎肥美上市。日前,记者在海阳所镇、徐家镇、白沙滩镇等牡蛎养殖区看到,工人们正在为打捞新鲜牡蛎做着细致的准备工作,码头上人来人往,一派热闹的场景。

从以往的“论斤称”到现在的“论个卖”,从本地自给自足到“全网”供不应求,从名不见经传的海产“土货”到享誉国内外的生鲜“大咖”……短短几年时间,凭借品质好、品种优、品牌响,我市跻身全省乃至全国牡蛎产业新高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牡蛎之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山东建设“海上粮仓”契机,积极引导牡蛎品种改良,创新养殖方式,大力加强品牌宣传,并通过资本驱动、品牌提升,重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和价值链条,实现了牡蛎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种养改良 四季不愁卖

过去,乳山牡蛎养殖走的是“春播秋收”的路子,但由于乳山外海岛屿或海湾少,因此夏季风浪较大,再加上夏季海水附着物多等原因,导致牡蛎成活率不高,产量较低,严重制约了牡蛎产业发展。2000年,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在到外地考察学习后,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开发出了牡蛎“秋播春收”的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不但避开了春、夏两季风暴潮的危害,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而且为海区提供了半年的休整时间,有利于海区的自我净化,促进了牡蛎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改善养殖方式,乳山还着力优化品种,让一年四季都有牡蛎卖。乳山传统养殖的二倍体太平洋牡蛎自每年的5月份至10月份,进入性腺发育排浆期,口感、肉质、肥度变差,无法上市。为解决这个问题,填补牡蛎供应空档期,同时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民收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省贝类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及各科研院所专家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在我省率先开展了单体三倍体牡蛎的养殖示范推广工作。三倍体牡蛎较普通牡蛎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且具有品质优、品相好、育性差、抗病力强,易于放养和收获,一年四季鲜美肥满、均可食用等特点,国内外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显著。2015年,推广站依托省贝类产业创新团队引进100多万粒单体三倍体牡蛎苗分发给我市5家养殖场进行了试养,经过一年的试养取得初步成功。2016年,又联合养殖企业共引进了单体苗1500万粒、附壳苗200万片,目前已经可以分拣大规格的上市出售。单只牡蛎根据不同规格上岸价格在4-8元,是普通牡蛎价格的2-4倍,利用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直接销售的单只销售价格在8-20元,增效更加明显。“三倍体牡蛎的广泛推广,必将有力促进我市牡蛎养殖业的提档升级发展,提高高端市场份额,在我市水产养殖业率先实现减量增收、提质增效。”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三倍体牡蛎良种苗之外,近年来,乳山不断优化升级牡蛎品种,还重点推广“海大1号”、研究选育“金牡蛎”新品种,改善乳山牡蛎卖相,提高乳山牡蛎品质。除此之外,我市还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牡蛎品牌发展潜力和后劲。牡蛎养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下游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市共有润德食品、聚鑫牡蛎、华信食品等牡蛎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牡蛎产品2万余吨,产值可达6亿元。

品牌铸造 声名远在外
山东水产学会承担的山东省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乳山牡蛎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示范区”启动仪式暨对接洽谈会、首届牡蛎高峰论坛以及即将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牡蛎研讨会”都在我市举行,这标志着我市现代渔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有力推动了全市牡蛎产业提质增效,扩大了乳山牡蛎品牌影响力。

乳山坚持品牌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狠抓创牌、用牌、护牌三个环节,以销售促创牌,以创牌促销售,乳山牡蛎声名鹊起、身价倍增、销售火爆。
在创牌方面,2008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0年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与大姜、茶叶并称“乳山三宝”,开展“捆绑营销、联合推介”,扩大乳山牡蛎知名度。不仅如此,我市每年都邀请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烟台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开展“牡蛎育肥技术”“牡蛎健康养殖技术”等实用养殖专题讲座,并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养殖生产一线现场示范操作牡蛎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户普遍感到受益匪浅。通过培训,使渔民科学养殖的理念得以加强,养殖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我市还积极与专业传媒机构合作,开展“乳山生蚝节”“牡蛎品鲜季”等节庆宣传活动,充分借助网络、电视和平面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乳山牡蛎”品牌。同时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渔博会、展览会和展销会,通过开展参观产地、品鲜牡蛎、牡蛎文化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4年,我市举办首届以牡蛎为主题的大型“品鲜季”主题宣传推介活动,期间各路媒体、文化名家、微博名人参与品鲜采风、体验牡蛎烧烤美食、品鉴“乳山牡蛎菜品制作交流会”;
2015年,组织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2015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厦门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厦门)渔博会暨2015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以及在青岛举办的“2015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还有通过举办“乳山牡蛎文化节”、中国(乳山)牡蛎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重点推介乳山牡蛎产品,打造乳山牡蛎品牌;在北京举办了“乳山牡蛎”上市品鲜荟。为顺应互联网+时代大众购物消费新趋势,我市打造了以牡蛎为主、其他优势海产品为辅的“蛎”尚往来·海洋名品馆商城平台,将乳山牡蛎品牌推介工作推向高潮。

溯源监管 质量顶呱呱
由于乳山牡蛎品质优越、特色性强,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水产品牌。对此,我市将牡蛎质量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按照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督促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切实有效的“乳山牡蛎”质量追溯体系,形成“上下统一、责任明晰,运行高效、保障有力,全程监管、科学合理”的牡蛎质量安全治理体系。

每年年初,市海洋发展局都会对全市牡蛎育苗养殖单位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制定并与牡蛎养殖、育苗企业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普查的同时,还重点检查了牡蛎生产单位“三项记录”“五项制度”落实、生产许可证持有、渔业投入品管理等情况,真正做到一户不漏,统计数据真实。并按照相关要求,加大对牡蛎成品的药残抽检力度,确保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为有效遏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乳山牡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全市牡蛎产业发展实际,我市从创新养殖体系、健全地标体系、建立乳山牡蛎防伪溯源体系、重构销售体系等四个方面,全力打造“乳山牡蛎”质量追溯体系,大力推广“防伪+可追溯+地理标志”三合一的可追溯标签,做到一箱一标。“市牡蛎协会正与专业公司合作,采用多媒体数码防伪查询技术,给每一件牡蛎产品设定唯一的防伪标签,消费者通过拨打防伪查询电话或发送手机短信、登陆互联网站,输入产品上的防伪数码就可鉴别真假,通过手机扫码,还可获取养殖企业名称、法人、海域使用权证书、出货捕捞时间、数量、规格等信息。同时,计划在牡蛎养殖、销售企业开展防伪溯源工作,覆盖主要牡蛎养殖销售企业,3年内将实现所有规范养殖企业防伪溯源全覆盖。”市海渔局副局长孟伟介绍说。

为确保牡蛎养殖环境,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陆海兼顾、海陆统筹治理污染,开展企业排污、农业污染、河道污染等整治行动,加强对入海河口、排污口水质监控,把海里的问题解决在岸上。突出生态修复,按照《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和《乳山市海岸线开发利用保护方案》要求,坚持多规合一、无缝衔接,重点规划实施乳山湾东流蓝色海湾、大乳山、南泓渔港、和尚洞渔港、银滩东段岸线、小青岛生态岛礁六大生态修复项目。目前,我市近海养殖海区全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非常适合牡蛎的生长。摒弃“规模越大越好、产量越高越好”的思路,我市充分考虑海区养殖生产可承载力,合理规划养殖海区,推广“生态疏养”模式。将牡蛎养殖筏架间距从6—8米改为8—12米,每台筏架上的牡蛎养殖笼数量由80—100个减为60—80个,合理安排养殖密度,提高牡蛎成活率和肥满度。通过采取疏养模式,牡蛎上市时间可提前15—30天,肥满度提高10—15%,销售价格提高近40%,同时降低人工、物资等费用,虽然亩产减少,但综合经济效益不减反增,实现了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目前该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近4万亩。

夯实平台 做强产业链
做强海洋经济,我市一直在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前不久刚刚签约入驻的三倍体牡蛎育苗及研发中心项目,便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创新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拟成立研发中心并注册新公司,进行检疫保种繁育扩种等工作。“不断筑强科研基础,为海洋经济发展蓄足发展后劲,这是我市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在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上,我市自我认知明确,转型升级思路明晰。我市具有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海洋科技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牡蛎等贝类领域具有鲜明特色,但在产品技术水平、产业发展层次、质量体系建设等方面还面临着水平低、海洋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科技含量以及附加值较低的现状。

实现产业提升,就必须利用产业创新平台来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其中,需要聚集整合产业、人才、技术等要素,为产业注入科技引擎。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奖励资助、资金配套、引进人才等措施,大力搭建创新平台,市财政对平台的设备设施、房租、物业等费用给予补贴,对平台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科研经费、安家补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目前,我市已创建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各类新型研发机构1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近40家。

坐拥海洋珍宝,我市不断挖掘牡蛎所蕴含的经济效益,让牡蛎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巨大的商机下却也存在着标准不一带来的资源浪费,如何才能将牡蛎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市用一座牡蛎小镇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牡蛎小镇并不是“牡蛎+小镇”的表面融合,而是建设一核、两带、三轴、六片区的空间结构。一核为小镇综合服务核,两带是陆上生态边界线、海上生态边界线,三轴是城市功能联系轴、城市景观联系轴、牡蛎产业联系轴,六片区是小镇核心展示区、牡蛎加工集聚区、牡蛎商贸结算区、牡蛎康养度假区、牡蛎产业研发区、渔港物流服务区,立体化地将小镇定位为“生态海岸、魅力岛湾”,融入科研、科普、现代环保产业及生态观光旅游要素,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最大化协调。牡蛎小镇规划按照承接战略目标导向,秉承区域协同、创新驱动、生态发展的原则,结合基地牡蛎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打造国际牡蛎产业中心集散地、极具山东特色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大目标定位。该项目将带动我市相关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促进当地就业,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树立乳山美好的未来形象。

结合“乡村振兴”文章,拥有“江北牡蛎第一镇”之称的海阳所镇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健康食品、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电子商务等产业,累计投入1亿多元实施了镇域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发展的承载力。特别是以建设牡蛎特色小镇为发展中心,围绕构建“牡蛎+健康”“牡蛎+旅游”“牡蛎+养生”“牡蛎+电商”的大牡蛎产业发展格局,引进配套食品加工企业,延伸牡蛎上下游产业链条,培育打造牡蛎产业聚集区,整合沿岸码头设施和餐饮景点,建设集休闲旅游、海上垂钓、“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园区,进一步促进牡蛎产业的纵深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威海社区

GMT+8, 2024-3-29 21:10 , Processed in 0.0783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 2003-2019 Whinfo

鲁ICP备 17031926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